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198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海洋工程钢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受风、浪、流或地震等极端循环载荷的影响,易发生超低周疲劳断裂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超低周疲劳断裂分析及寿命预测对于海工结构安全性评估至关重要。然而,现阶段基于累积损伤理论提出的多种超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无法对多尺度节点实现统一预测,造成了实际工程应用的不便。因此文中基于循环孔洞扩张模型开展X型圆管节点超低周疲劳寿命预测。首先,开发了基于循环孔洞扩张模型的VUSDFLD程序,实现ABAQUS与FORTRAN子程序联合应用,利用有限元分析验证循环孔洞扩张模型在X型圆管节点超低周疲劳断裂分析中的有效性;其次,根据多组X型圆管节点超低周疲劳断裂有限元分析结果,在宏观层面提出了一种基于Manson-Coffin公式的超低周疲劳寿命预测公式;最后,依据Miner理论,将适用于等幅加载的超低周疲劳寿命公式扩展至变幅加载情况,验证了多种节点尺寸下超低周疲劳公式的适用性,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2.
水平螺旋槽管壁面液膜传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管式高效传热传质元件的工程应用进行理论探讨,根据水平螺旋槽管壁面液膜的形成机理及传热特性,通过建立单组分流体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得到了液膜速度和厚度解析解,并分析了在蒸发、冷凝时水平螺槽管的表面几何形状对液膜厚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膜的厚度主要受表面张力和槽道表面几何形状的影响,在槽道内弯处较厚,而在槽道起始处较薄,冷凝时与蒸发时相比液膜厚度更薄,液膜分布更均匀。相对于光滑直管,水平螺旋槽管壁面液膜具有更均匀的厚度分布,具有更好的传热传质性能。  相似文献   
113.
C. W. Liu  S. K. Chen 《水文研究》1998,12(3):483-507
A stream tube integr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solve transient subsurface fluid flow problems. The method combines a geometry-embedded form of Darcy's Law and the notion of location of average. Two types of problems, transient radial flow to a well of finite radius in an areally infinite aquifer and in a double porosity system, are solved by the stream tube integration method and the integral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Results of the solutions show that the stream tube integration method, with fixed coarse mesh, are more accurate and better behaved than the integral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with fine mesh. The fixed mesh stream tube integration method is readily extended to the moving mesh method. With much coarse mesh, the moving mesh technique can obtain the same accurate results as the fixed mesh stream tube integration metho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tream tube integration method is a viable way to state, solve, interpret and verify numerical solutions. The method provides efficient computation and improved accuracy for analysing subsurface fluid flow.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14.
深海刚性跨接管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设备,其弯管处易因应力集中导致结构失效。依照理论与规范,并结合工程实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对影响跨接管弯管强度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并对各影响因素展开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跨接管结构形式是影响弯管强度的主要设计因素(M型跨接管可有效降低弯管的结构应力),弯管曲率半径影响较小;管道端部位移是影响弯管强度的主要载荷因素(重点分析此因素在不同方向的敏感性,发现轴向端部位移的影响最大);而工作温度对管道强度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5.
介绍用单片机控制的BY标定遥测仪。该仪器具有自动完成标定的功能,可广泛应用于我国地震系统的FSQ型浮子水管倾斜仪和工程测量中的静力水准遥测仪的格值标定。  相似文献   
116.
全热解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衍生  周采菊 《岩矿测试》1992,11(3):236-239
研究了热解涂层和全热解石墨管中Sr的原子吸收信号形状和原子化行为,讨论了CaCl_2、FeCl_3和HClO_4,抑制Sr吸收信号的原因。采用EDTA铵盐作基体改进剂,全热解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河泥中痕量Sr,方法的特征量为6.9pg/0.0044A。  相似文献   
117.
不同原子化方法对样品气化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书恩  常诚 《岩矿测试》1991,10(1):21-24
本文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中管壁、平台和探针原子化测量Cd、Pb、Mn、Co、Cu和Cr的吸收信号特征。结果表明,吸收信号形状由被测元素的性质、样品气化速率和原子蒸气扩散速率决定。对于同一元素,在选定仪器条件下,峰形主要由样品气化速率决定。而样品气化速率又与原子化表面的升温速率有关。三种原子化方法中,探针的升温速率最快,得到较窄的信号峰,平台的升温速率最慢,峰形较宽。在提高样品气化速率方面,探针原子化是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8.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系统地研究了涡旋诱发重联的基本动力学特性.包括:涡旋诱发重联的物理机制;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和撕裂模不稳定性耦合过程;磁流体涡管的基本特性;不同尺度涡旋间的相互作用,动能和磁能间的转化及准稳态时流线、磁力线、等涡度线和等电流密度线的相似性等.用二维MH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述一些特性,并与理论分析结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拟结果证实了理论推论.涡旋诱发重联是产生局部磁场重联的重要机制之一,该模型在磁顶区的应用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119.
张敬  叶国良  朱耀庭 《海洋工程》2007,25(3):115-121
采用水泥固化土作为新的充填材料,对于缺少砂土的天津港地区,不仅可以减少砂料长途运输,节省能源,降低工程造价,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港池和航道开挖的淤泥质粘土。根据室内成型试验、现场监测与检测结果探讨了水泥固化土新材料的工程特性等,为水泥固化土新材料在围埝堤心结构中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0.
采用低雷诺数小流量模型 ,对轴向有外加恒定速度气体流动的粘性流体在水平管外形成的液膜的流速及膜厚分布进行分析和计算。计算中针对本文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对柱坐标系下的液膜和气膜连续方程和 Navier- Stokes方程均进行无量纲处理 ,忽略高阶小量 ,从而抓住影响问题的主要方面 ,进行计算得到了附壁膜流速表达式和膜厚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